“青春力量”焕新非遗传承
刚刚过去的青春力量新春佳节,传统剪纸、焕新面人、非遗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各地春节活动增彩添色。传承
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。青春力量截至目前,焕新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,非遗成为展示中国形象、传承传播中国声音的青春力量重要内容。让非遗“活下来”“火起来”,焕新离不开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者的非遗坚守、传承和创新。传承
近年来,青春力量越来越多的焕新“90后”“00后”年轻人苦学技艺,成为非遗传承人,非遗他们用双手和智慧,让非遗焕发出新光彩。他们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,通过独特的创意与巧思,让老技艺更加贴近生活。例如,彩陶等“老物件儿”在青年非遗传承人的设计下,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“潮玩”;非遗创作搭上文创、直播“快车”,在网络上频频“出圈”……
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加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。当前,社会各界正积极营造鼓励非遗等传统文化创新的良好氛围,并通过健全非遗人才成长培养机制,让非遗人才发展有平台有舞台。
做好非遗传承,任重道远。如何守住初心、顺应时代、敢于创新,让手工技艺传承下去并绽放光彩,值得思考和探索。
顺应时代,敢于创新。非遗的保护传承,重在融入现代生活、展现当代价值。对于青年非遗传承人来说,把传统技艺和新时代的生活审美结合起来,需要做出更多适合当下生活场景的创新。但创新亦要守正,要坚守其本味,不可华而不实。此外,还需要具备“互联网+”思维,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改造和广泛传播传统技艺,让其更加贴近生活,从小圈子逐步走向大市场。
执着专注,苦练技艺。非遗之所以珍贵,不仅源于其所传递出的历史厚重感,而且源于精妙的技艺、高超的水平。要掌握甚至精通一门传统技艺不可能一蹴而就,拼的是日积月累、勤学苦练。须怀有敬畏之心、耐得住寂寞,埋头虚心学习、苦练过硬本领,以“工匠精神”要求自己,用精湛的技艺传承非遗之美。
传承文化,发扬光大。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。青年非遗传承人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,传承好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向世界积极传播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,让非遗绽放更绚丽的光彩。
(责任编辑:休闲)
- “靠银行吃银行”,陈大林被开除党籍
- 俄罗斯使出打破欧洲制裁的狠招?盘和林:欧洲大概率会重新开放购买俄能源
- 设“首月1元”陷阱套路消费者 悟空保遭银保监会立案调查
- 房贷政策利好“多地开花”,广州甚至“一楼一策”!最快当天放款!
- RCEP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
-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:今年将再建设28万个700M 5G基站 实现全国覆盖
- 北京海淀14家企业防疫不力被通报 家乐福、肯德基、永和大王等在列
- 受新闻、视频业务拖累 腾讯2021年第四季度媒体广告收入下降25%
-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下滑15% 产寿险“冰火两重天”
- 大众汽车、华友钴业、青山控股三巨头合谋干大事
- 重磅!中央再提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5大举措稳定市场预期!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安排也定了
- 海底捞:2021年亏损41.63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
- 梅罗史诗级合照,擅长让巨星同框的LV又下血本
- 东航失事客机的一部黑匣子已被发现 这个“匣子”为何如此重要?